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年份      2013
     模式名称      玉树地震灾区退化草地恢复及生态畜牧业技术与示范
     模式类别      生态恢复
     简要描述      恢复玉树当地畜牧产业是3.12地震重建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农牧业生产适用实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玉树巴塘天然草地改良及饲草基地建设”专题资助,基于海北站在人工草地、饲草青贮和生态畜牧业等方面多达30余年的研究积累,海北站研究人员等组织专业科技人员12人,专职负责玉树巴塘天然草地改良及饲草基地建设及生态畜牧业发展,先后实施了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生态畜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等研究与试验示范内容,为玉树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推广效果      建立了1000hm2的退化草地分类恢复示范区,完成了引种试验区的建设,涉及了16个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5个豆科牧草品种,1个多汁饲用牧草。 2、建植高产优良牧草生产基地11000亩,其中一年生牧草累计6780亩,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混播4440亩。打青干草4000余吨,青贮草捆230吨。一年生牧草平均株高达到138 厘米、地上生物量4478 kg/亩(鲜重);多年生牧草株高53 厘米、地上生物量2090 kg/亩(鲜重)。有效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同时为“抗灾保畜”提供饲草保障;也为解决高寒牧区冷季牧草匮乏瓶颈提供技术支撑。 3、牦牛生产性能的平衡营养养殖技术示范方面,建设了规模化牛舍1幢(564m2)、牧草捆裹青贮加工设备1套、牧草青贮壕1座(40吨)、全混合日粮(TMR)加工技术平台1套,可实施牦牛冷季补饲、育肥示范养殖100头以上,同时开展了青贮牧草对牦牛泌乳量的影响研究。 4、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方面,初步在玉树巴塘地区建立了太阳能风能互补的供电系统和太阳能采暖系统,进行了相关参数和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完成的太阳能风能互补的供电系统,在日照长度超过6小时,可储存电量达5个千瓦时,可供照明、电视等家用电器。
     联系方式      曹广民, 0971-6123010,caogm@nwipb.cas.cn
     附件      2013/HBG/玉树地震灾区退化草地恢复及生态畜牧业技术与示范材料.zip
     最后更新日期      2014-07-29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bg@cern.ac.cn TEL:0971-61230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