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海北站简介
作者: 海北站 更新时间: 2007-05-18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称海北站)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地区,距西宁市160km

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它以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影响着欧亚大陆的大气环流和各类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结构极为简单,功能脆弱,抗逆性差,对气候变化作用极为敏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中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区”、“中华水塔”之美誉。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整个两江一河流域经济的发展,防止江河洪涝灾害,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有极重要的意义。

为了深入进行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1976年在青藏高原率先建立了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先后进行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径模式的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青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与国内和国际有关研究院所的合作,进行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高原极端生境下生物的适应性与抗逆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珍稀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

1989年海北站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开放台站,1992年成为CERN重点站,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站。目前,海北站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高寒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海北站生活区约占地6000 m2,建筑面积1600 m2。其中实验室400.25 m2;宿舍约 600.75 m2,成果展览与站办公室178.80 m2。基础设施齐全,现有通勤车辆2辆,接待能力可达80/天,开通了Internet网络和网上中外文数字期刊查询。收集保存了青藏高原主要类型草地植物、土壤样品4000余份,植物样品4500余份,建立了高寒草甸主要植物物种图片资料215份。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bg@cern.ac.cn TEL:0971-61230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